• 校园传真
【暑期大思政 文化赣鄱行⑥】人文学院“浮梁茶韵”茶叶文化实践队赋能数字茶香,绽放青春风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7 20:11:50 阅读量:

  (本网讯:人文学院)近日,人文学院“浮梁茶韵”茶叶文化实践队开启“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实践征程。这支由数字人文专业与汉语言专业学生组建的队伍,以“思政铸魂、研学探脉、匠心传承、数字赋能”为主线,先后走进浮梁茶文化研究院、天祥茶号、潘家茶园等地,通过思政理论学习、系统化茶史研学、非遗技艺访谈及数字技术应用,在深化茶文化认知的同时,以数字手段为浮梁茶产业传承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研析古今研究院里探茶脉

  队员们走进浮梁茶文化研究院,以系统化研学筑牢茶文化实践根基。在展厅区内,讲解员带领队员系统梳理茶叶从野生植株到规模化种植的演变历程。对茶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体验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队员们聆听了由浮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泠儿讲授的茶文化课,通过以学促行,引导队员在感悟茶韵的同时,提升了实践能力,也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

参观浮梁茶文化研究院      人文学院供图

茶香为舟・匠心摆渡传新篇

  活动中,队员们专访了天祥茶号负责人吴宏昌以及第七代非遗传承人江建鸿。吴宏昌认为天祥茶号作为浮梁古茶号的代表之一,承载着百年制茶工艺与文化底蕴。他表示,身为老字号,天祥茶号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结合,秉持“百年老字号也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的理念,让茶香融入寻常生活。天祥茶号第七代传承人江建鸿则从非遗技艺传承角度讲述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的融合实践。此次交流,不仅让队员们明晰了浮梁茶产业现状与规划,更为后续研究与实践积累经验,助力浮梁茶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

吴宏昌、江建鸿讲茶传承      人文学院供图

  队员们还来到潘家茶园,采访了非遗传承人潘齐顺的夫人叶春芳。作为市级劳模与技术能手的制茶大师,叶春芳师傅凭借精湛技艺揽获多项行业大奖,在茶业界成就斐然。叶春芳师傅提到,她与丈夫潘齐顺在制茶理念上高度一致,每日都会共同探讨制茶问题。这场近距离的交流,不仅揭开了古法制茶的神秘面纱,更让匠人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叶春芳讲茶制作      人文学院供图

​​数字为笔青春书写新答卷

  为了更好地传播浮梁千年茶文化为深厚根基,队员们深度融合数字科技与人文底蕴,打造了专属微信小程序,主要分为浮梁茶、茶旅路线、浮梁茶品牌、浮梁茶助农等版块,为浮梁茶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浮梁茶板块,小程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述浮梁茶的演变,解析其“香高、味醇、色翠、汤绿”的独特品质。旅游路线设计则串联寒溪村、潘家茶园、天祥茶号博物馆、瑶里古镇等茶旅景点,规划沉浸式茶事体验项目,助力海内外游客深度感受浮梁茶韵。品牌介绍专区展示天祥茶号等多个知名品牌的历史传承与创新成果。浮梁茶助农专栏开通“茶园直供”线上通道,以数字化手段推动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并行,为浮梁茶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历时4天的实践活动中,人文学院“浮梁茶韵”茶叶文化实践队累计完成近200G的影像采集工作。他们将带着镜头记录的鲜活素材与实地感悟继续前行,通过三维建模还原制茶流程等方式,推动数字技术与人文内涵深度碰撞,为浮梁茶文化注入了可视化、沉浸式的传播新动能,让千年茶韵在数字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助力浮梁茶文化以创新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供稿:人文学院通讯员蔡细鄂)

  (编辑:廖翊君/一审一校江旺龙/二审二校:李婷婷/三审三校:胡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