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泽淇)浮梁,一片被茶香浸润千年的土地,孕育了中国茶文化中独特而深厚的一脉。在这里,茶不仅是饮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技艺的传承与文化的纽带。7月1日,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茶叙青思”暑期“大思政”实践团深入浮梁,对话三位与茶叶发展紧密相连的人物——非遗匠人王永峰、企业代表陈强与文化学者陈泠儿。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诠释着浮梁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位坚守古法,让传统工艺在指尖延续;一位开拓市场,让品牌价值在竞争中闪耀;一位深耕文化,让茶的故事跨越时空。他们的声音,共同奏响了浮梁茶的三重奏——传承、创新与文化共鸣。
非遗之光:王永峰与孚钉茶的千年匠心
“我身上流的不是血,而是红茶。”——在浮梁的青山绿水间,国家一级评茶师、中国制茶大师、非遗技艺传承人王永峰用双手守护着孚钉茶的灵魂。当实践团成员同他谈论起三贤文化时,他指着墙壁上的“三贤论道”浮雕激动不已地向成员们讲述三贤与浮梁茶的缘分。在非遗茶越来越受关注的趋势下,当成员问起他与孚钉茶的故事,王永峰大师感慨万分:“我对茶有一种抹不掉的情怀,孚钉茶是很争气的茶。”自明末开始,王氏家族开始制茶,到新中国初期,掌握着孚钉茶制作的独门工艺,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厚重的时光,肩负着非遗的使命。
与王永峰对话 生环学院供图
他谈及制茶的苦累,也意识到茶行业正在面临传统技艺传承断层、年轻群体参与度低的危机,并指出:“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这是他对于茶学学子能够在茶行业有所作为的希冀与愿景。与非遗制茶人王永峰大师的对话让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茶不仅仅是饮品,也是浮梁茶文化生生不息的缩影,更是非遗技艺在当代的精彩绽放。
、
与王永峰对话 生环学院供图
品牌之力:浮茶集团的商业突围
为了了解“浮梁茶”品牌的核心价值,队员们采访了浮茶集团副总经理陈强。“浮梁茶是景德镇给世界的又一份礼物”,陈强在与成员们交流时表示,茶瓷融合是浮梁茶事业发展的核心战略,瓷都景德镇的文旅热度也为浮梁茶带来了不少的流量,茶瓷融合与国际跨界的销售模式也给集团带来了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集团通过举办“浮梁买茶节”等大型活动以及借助国际化平台推广浮梁茶品牌,努力提升浮梁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浮茶集团用商业智慧为浮梁茶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浮梁茶焕发新的生机,此次采访让队员们在浮梁茶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上明确了更深刻具体的方向。
与陈强对话 生环学院供图
文化之韵:陈泠儿与浮梁茶的诗意传承
“我想做好一个为浮梁茶推广的服务平台。”当队员们问到浮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泠儿成立浮梁茶文化研究院的初衷时,她的回答朴素但却铿锵有力。作为浮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她以学者的视角、艺术家的审美,以技艺能手的专业和实干家的精神,重建浮梁茶的认知体系和文化脉络。问到陈院长对于浮梁茶发展的未来方向,她说:“依托浮梁器、茶、水三者的结合,我们是准备再做一些突破的。”她还表示,浮梁茶文化研究院正在通过国际传播的形式,让浮梁茶文化在国际上迈向新的台阶。
采访陈泠儿 生环学院供图
三位人物,三重维度——非遗匠人的坚守、企业代表的开拓、文化学者的深耕,共同勾勒出浮梁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的故事,叙写在浮梁土地上,是浮梁茶文化的立体注解,也是中国茶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通过此次采访,队员们纷纷表示,优秀茶人前辈们不仅为茶学学子铺就了从书本到田野的实践阶梯,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讲好浮梁茶故事”的思政种子,要将个人所学深植于产业振兴的土壤,在知行合一中读懂“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让青春在茶香氤氲的实践中绽放出时代光彩。
(编辑:付珍/一审一校:田双/二审二校:李婷婷/三审三校:胡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