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传真
暑期“三下乡”|信工学院“智慧乡梦”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开展“走进赣剧故里激活非遗新生命”主题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20 12:00:52 阅读量:

  (本网讯:文|图金哲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近日,景德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慧乡梦”大学生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曹希婕的带领下赴江西省乐平市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参观中国古戏台博物馆、走访乐平市大田村,结合采访、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赣剧和古戏台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将科技力量注入赣剧与古戏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探索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实践团成员在大田村合照      信工学院供图

  实践团首先参观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在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赣剧与古戏台文化的辉煌历程。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赣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古戏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下,大家不仅了解了赣剧和古戏台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还深入探讨了其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作用,以及戏曲工作者如何通过艺术手段传递革命精神、激发人民斗志的感人故事。

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国古戏台博物馆      信工学院供图

  “走进博物馆,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实践团成员唐志感慨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去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赣剧、爱上赣剧。”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乐平市后港镇大田村,这里是赣剧之父石凌鹤的故乡,也是赣剧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大田村,队员们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他们参观了石凌鹤故居和坐落于村中的古戏台,看到了家家户户门前的家规家训和彩绘着丰富赣剧片段的文化墙,感受到了赣剧艺术在民间的深厚基础和蓬勃生机。

实践团成员参石凌鹤故里      信工学院供图

  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特别关注于古戏台的测绘与保护。在实地探访中,他们对古戏台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全方位、多角度地测量了其外观形态与结构布局、收集了古戏台的影像与数据资料。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古戏台现状的精准把握,更是为后续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测绘之余,成员们还了解到大田村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古戏台作为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通过举办文化节、戏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有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这些活动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们对赣剧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热情,让这一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古戏台      信工学院供图

  为了进一步挖掘赣剧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好地领悟赣剧之父石凌鹤的卓越贡献与不朽精神。在大田村团队开展了一场深度采访活动,直接对话石凌鹤的亲人石联迟,现场亲耳聆听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家族传承的佳话。

  采访过程中,石联迟详细讲述了石凌鹤先生从青少年时期投身新文化运动到成为著名戏剧家、赣剧之父的传奇人生。他提到,石凌鹤自幼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求学期间,他就积极参与戏剧创作和演出,用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毕业后,他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赣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中,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剧本,还亲自导演了许多经典剧目,为赣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采访让我们进一步深刻感受了赣剧文化的魅力更深地了解石凌鹤先生的革命精神。”实践团成员何盈蕊感慨地说,“我们将以石凌鹤先生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赣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石凌鹤亲人石联迟      信工学院供图

  此次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赣剧与古戏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更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热情与决心。“智慧乡梦”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3D建模技术应用于大田村古戏台的保护与传承中。他们将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保护,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信工学院通讯员徐周玉)

  (编辑:何远梅/一审一校:万涛/二审二校:李婷婷/三审三校:胡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