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传真
【三下乡】深耕“三茶”文章,探寻茶韵根脉——人文学院“青茗铸魂,茶路思行”实践队走进林茶产业学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1 17:17:34 阅读量:

  (本网讯:人文学院)7月7日,人文学院“青茗铸魂,茶路思行”实践队走进景德镇学院林茶产业学院踏上暑期三下乡研学之旅深化了对茶产业的认知,更在活态实验室、产业长廊与学院发展历程中,触摸浮梁茶文化的千年脉络,感受“产学研用”一体平台赋能“三茶”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

实践队走进林茶产业学院      人文学院供图

  晨雾中的活态实验室:藏着茶产业的“基因密码”

  当晨雾漫过2800亩八卦迷宫式山林茶园,44种茶苗在试验田中舒展枝叶。“它们才八个月大,是品种研究的活体密码。”林茶产业学院副院长虞高明向实践队员介绍道。作为与市林业局共建的基地,这片生态园区巧妙依托林下空间,构建起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库,培育着庐山云雾、浮梁红茶等一众赣鄱名茶。

茶苗试验田      人文学院供图

  穿过生机勃勃的茶苗试验田,一片静谧的古茶园渐入眼帘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这里不仅是茶园,更是浮梁茶的基因库。”虞老师的话语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这片土地承载的不仅是茶树的生长,更是浮梁茶千年来的文化根脉。

虞老师为实践队讲解      人文学院供图

廊里的产业密码:解码浮梁茶的核心优势

  步入林茶科普长廊,浮梁茶的核心优势清晰地展现在队员们眼前。北纬29的世界产茶带,孕育出5万亩高山茶园,云雾滋养让这里的茶叶自带独特韵味;4亩试验田默默深耕品种改良,为茶产业注入关键“芯片”;7万亩茶园实行严格的生态管理,槠叶齐、浙农117等良种覆盖率超90%,有机标准贯穿始终。

  这些数据背后,是浮梁茶在产业发展中的硬实力,也让实践队员们对“三茶”中的茶产业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明白优质茶叶的诞生,离不开自然的馈赠与科技的加持。

走进林茶科普长廊       人文学院供图

学院发展史:变的是名号,不变的是初心使命

  在学院展厅,一段跨越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缓缓铺陈。从2023年联袂市林业局成立林业产业学院,2024年获省级培育“茶现代产业学院”,林茶产业学院始终依托景德镇学院的茶学等专业,紧密对接浮梁茶特色产业,逐步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平台。

  队员们在了解这段历史后深刻感悟到,二十年来,学院的名号在变,但使命从未改变,传承的初心始终如一。这份坚守,让林茶产业学院“产学研用”平台真正成为连接教育、科研与产业的桥梁,为“三茶”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虞老师讲解林茶产业学院发展史      人文学院供图

  此次走进林茶产业学院的研学之旅,让“青茗铸魂,茶路思行”实践队的队员们收获满满。他们不仅见证了茶产业从种植到科研、从传承到创新的全链条发展,更深刻理解了“产学研用”一体平台在推动“三茶”文章落地生根中的重要作用。带着这份感悟,队员们将继续行走在茶路上,为传承浮梁茶文化、助力茶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喻振鑫/一审一校:江旺龙/二审二校:李婷婷/三审三校:胡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