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景德镇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27 09:50:48 阅读量:

前言1

学校概况2

第一章 2019届毕业生基本情况4

一、2019届毕业生总体规模4

(一)毕业生分院系规模4

(二)毕业生分专业规模5

二、2019届毕业生结构规模7

(一)毕业生性别结构规模7

(二)毕业生民族结构规模7

(三)毕业生生源结构规模8

第二章 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就业去向10

一、2019届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10

(一)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

(二)不同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

(三)不同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1

二、2019届毕业生不同特征群体初次就业率12

(一)不同性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2

(二)困难生和非困难生初次就业率12

三、2019届毕业生毕业去向13

(一)毕业生去向分布13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13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14

(四)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15

四、2019届毕业生升学情况16

(一)不同学历毕业生升学情况16

(二)不同专业毕业生升学情况17

(三)升学与就读专业一致性18

五、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分布18

(一)自主创业情况18

(二)毕业生创业的原因19

(三)毕业生创业行业分析19

(四)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形式20

(五)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20

(六)毕业生创业支持情况21

(七)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准备22

(八)毕业生创业困难分析23

(九)毕业生创业能力分析24

第三章  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与分析26

一、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26

(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26

(二)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26

(三)毕业生就业待遇与保障分析27

(四)毕业生专业与岗位相关度分析30

(五)毕业生就业感受31

二、2019届毕业生就业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33

(一)毕业生求职渠道分析33

(二)毕业生就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33

三、2019届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33

(一)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34

(二)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困难原因分析35

(三)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影响因素35

四、毕业生就业质量模型分析36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36

(二)就业质量总体评估38

第四章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举措与特点39

一、建立完善就业工作二级管理体制和量化考核机制39

二、保障有力,做到“四个到位”39

三、市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40

四、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40

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40

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就业网络信息化41

七、精准帮扶,做好“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工作41

八、做好日常工作,实现就业工作规范化管理41

九、优化就业结构,着力提高就业质量41

十、加强能力建设,引领创新创业42

第五章  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分析43

一、2017-2019届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率变化趋势43

二、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变化趋势43

三、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变化趋势45

四、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45

第六章 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与反馈46

一、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反馈46

(一)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46

(二)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反馈46

二、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的评价与反馈48

(一)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48

(二)毕业生母校在就业工作的反馈48

三、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49

第七章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50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50

(一)用人单位的规模50

(二)用人单位的性质50

(三)用人单位的行业分布51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建议52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52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评价52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方面的改进建议53

三、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与反馈53

(一)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53

(二)用人单位认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54

第八章  报告总结与反馈建议55

一、报告总结55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满意度较高55

(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评价较高55

二、反馈建议56

(一)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6

(二)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6

(三)进一步加强招聘组织宣传,提高校园招聘实效56


前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是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也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年度体检。《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8号)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和《关于印发《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要求和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赣教就办字〔2019〕14号)的文件要求,学校现正式发布《景德镇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本报告的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专业第三方调研咨询机构北京乐易考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统计时间截止为2019年8月31日。报告全面分析了景德镇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调查数据,用人单位调查数据、2019年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内容,系统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景德镇学院2019届共有3128名毕业生。截至2019年8月31日,就业人数共2647人,初次就业率为84.62%。根据调研数据可知2019届毕业生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较高,为81.61%。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理想职业的吻合度为80.69%;专业与岗位相关度高达75.56%。表明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综上,景德镇学院 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可度高,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良好。









注:本报告计算出的比例统一精确保留百分比小数点后两位,所有百分比类的结果皆为通用模式,通过四舍五入的方式对前面一位数字进行加减,所以结果偏差值不会高于0.5%。

学校概况

景德镇学院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一所多科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其前身为景德镇教育学院,创建于1977年,1993年改制为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景德镇学院。

学校现有校园用地面积2028亩,一期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设有10个教学二级学院,招生本科专业28个。各类全日制在校生9058人,教职工665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66人(其中教授7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348人(其中博士32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和省级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艺术大师、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80余人。拥有纸质图书110.25余万册,电子图书166.8万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741.85万元。现有实验实训场所202个,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0个。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基础,以陶瓷艺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现有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高校首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提升项目2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383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8篇,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67篇;课题立项23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省级课题立项166项;出版专著、教材共109部;获得省、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项。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163项,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电脑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重要比赛中屡创佳绩。学校依托景德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6年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2018年获批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瓷文化传承基地,成为世界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建有“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基地,与德国合作开展江西新岗山林地研究项目。

办学40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10万人,成为景德镇及周边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景德镇市中小学中,80%以上的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由学校培养。学校还培养了一大批陶瓷艺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其中国家级大师20余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90余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导向,弘扬“自强不息、泽土惠民”的校训精神,秉持“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现代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第一章  2019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2019届毕业生总体规模

2019届毕业生共312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30人,占比23.34%;专科毕业生2398人,占比76.66%。详见下表。

表1-1 2019届毕业生规模

                                                      单位:人数(人)、比例(%)

学历

人数

比例

本科生毕业

730

23.34%

专科生毕业

2398

76.66%

总计

3128

100.00%

(一)毕业生分院系规模

1.本科生毕业生分院系规模

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人数最多的为陶瓷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有22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82%。外语系人数最少,有55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53%。详见下表。

表1-2 2019届本科毕业生分院系规模

单位:人数(人)、比例(%)

本科生毕业

毕业人数

比例

陶瓷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225

30.82%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06

14.52%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93

12.74%

教育学院

75

10.27%

人文学院

63

8.63%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57

7.81%

经济与管理学院

56

7.67%

外语学院

55

7.53%



2.专科毕业生分院系规模

2019届专科毕业生中,人数最多的为教育系毕业生,有649人,占专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7.06%;专科毕业生中,政法系毕业人数最少,有20人,占专科毕业生总人数的0.83%。详见下表。

表1-3 2019届专科毕业生分院系规模

单位:人数(人)、比例(%)

专业

人数

比例

教育学院

649

27.06%

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

498

20.77%

经济管理学院

313

13.05%

人文学院

299

12.47%

信息工程学院

236

9.84%

外国语学院

210

8.76%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79

3.29%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60

2.50%

体育学院

34

1.42%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

0.83%

(二)毕业生分专业规模

1.本科毕业生分专业人数

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分布在以下11个专业中,工艺美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均在100人以上。详见下表。

表1-4 2019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规模

单位:人数(人)、比例(%)

专业

人数

比例

风景园林

44

6.03%

工艺美术

121

16.58%

汉语言文学

63

8.63%

环境设计

104

14.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6

7.67%

汽车服务工程

57

7.81%

生物工程

49

6.71%

网络工程

50

6.85%

物流管理

56

7.67%

小学教育

41

5.62%

学前教育

34

4.66%

英语

55

7.53%

总人数

730

100.00%

2.专科毕业生分专业人数

数据显示,专科毕业生分布在以下29个专业中,小学教育,语文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人数均在200人以上。详见下表。

表1-5 2019届专科毕业生各专业规模

单位:人数(人)、比例(%)

专业

人数

比例

小学教育

462

19.27%

语文教育

255

10.63%

陶瓷设计与工艺

192

8.01%

学前教育

167

6.96%

会计

163

6.80%

英语教育

156

6.51%

数学教育

142

5.92%

环境艺术设计

112

4.67%

美术教育

84

3.50%

计算机应用技术

58

2.42%

商务英语

54

2.25%

物流管理

51

2.13%

电子商务

46

1.92%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45

1.88%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39

1.63%

计算机网络技术

36

1.50%

体育教育

34

1.4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33

1.38%

市场营销

29

1.21%

雕刻艺术设计

26

1.08%

文物修复与保护

25

1.04%

工商企业管理

24

1.0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4

1.0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2

0.92%

园林技术

21

0.88%

法律事务

20

0.83%

药品生产技术

20

0.83%

音乐教育

20

0.83%

材料工程技术

19

0.79%

新闻采编与制作

19

0.79%

二、2019届毕业生结构规模

(一)毕业生性别结构规模

2019届毕业生中,男性毕业生105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3.60%;女性毕业生207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6.40%,女性毕业生人数是男性毕业生人数的1.98倍。分专业来看,本科毕业生中男性292人(40%),女性438人(60%)。专科毕业生男性759人(31.65%),女性1639人(68.35%)。详见下表。

表1-6 2019届毕业生性别结构

                                                              单位:人数(人)、比例(%)

性别

本科生毕业

比例

专科生毕业

比例

总计

比例

292

40.00%

759

31.65%

1051

33.60%

438

60.00%

1639

68.35%

2077

66.40%

总计

730

100.00%

2398

100.00%

3128

100.00%

(二)毕业生民族结构规模

1.本科生毕业生民族结构规模

数据显示,在本科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有711人,占97.40%;毕业生人数最少的民族为依族, 蒙古族,苗族等

表1-7 2019届本科毕业生民族结构

  单位:人数(人)、比例(%)

民族

人数

比例

民族

人数

比例

汉族

711

97.40%

布依族

1

0.14%

土家族

4

0.55%

蒙古族

1

0.14%

黎族

3

0.41%

苗族

1

0.14%

藏族

2

0.27%

其它

1

0.14%

回族

2

0.27%

畲族

1

0.14%

满族

2

0.27%

仡佬族

1

0.14%

2.专科生毕业生民族结构规模

数据显示,在专科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有2347人,占97.87%;毕业生人数最少的民族为彝族,水族,撒拉族,满族。

表1-8 2019届专科毕业生民族结构

单位:人数(人)、比例(%)

民族

人数

比例

民族

人数

比例

汉族

2347

97.87%

藏族

3

0.13%

畲族

9

0.38%

黎族

2

0.08%

土家族

8

0.33%

布依族

2

0.08%

苗族

8

0.33%

彝族

1

0.04%

回族

6

0.25%

水族

1

0.04%

壮族

3

0.13%

撒拉族

1

0.04%

蒙古族

3

0.13%

满族

1

0.04%

侗族

3

0.13%

总计

2398

100.00%

(三)毕业生生源结构规模

从2019届毕业生生源地看,江西省生源231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4.14%;外省人数为899人,占25.86%。本科毕业生中,江西省生源461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63.15%。专科毕业生生源排名第一的也是江西省,占77.48%。详见下表。

表1-9  2019届毕业生生源结构

单位:人数(人)、比例(%)

省份

本科

比例

专科

比例

总体

比例

江西

461

63.15%

1858

77.48%

2319

74.14%

河南

42

5.75%

54

2.25%

96

3.07%

安徽

25

3.42%

63

2.63%

88

2.81%

浙江

24

3.29%

78

3.25%

102

3.26%

贵州

21

2.88%

36

1.50%

57

1.82%

福建

19

2.60%

19

0.79%

38

1.21%

海南

18

2.47%

29

1.21%

47

1.50%

重庆

18

2.47%

27

1.13%

45

1.44%

甘肃

12

1.64%

24

1.00%

36

1.15%

四川

12

1.64%

38

1.58%

50

1.60%

江苏

11

1.51%

8

0.33%

19

0.61%

山东

11

1.51%

40

1.67%

51

1.63%

湖南

10

1.37%

9

0.38%

19

0.61%

宁夏

9

1.23%

11

0.46%

20

0.64%

青海

9

1.23%

24

1.00%

33

1.05%

河北

6

0.82%

21

0.88%

27

0.86%

湖北

6

0.82%

5

0.21%

11

0.35%

山西

6

0.82%

14

0.58%

20

0.64%

内蒙

5

0.68%

10

0.42%

15

0.48%

广东

3

0.41%

15

0.63%

18

0.58%

上海

1

0.14%

1

0.04%

2

0.06%

云南

1

0.14%

3

0.13%

4

0.13%

广西

0

0.00%

1

0.04%

1

0.03%

吉林

0

0.00%

1

0.04%

1

0.03%

新疆

0

0.00%

9

0.38%

9

0.29%

总体

730

100.00%

2398

100%

3128

100.00%


第二章 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就业去向

根据《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1号),毕业生总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就业率=(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毕业生总人数

一、2019届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

(一)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2019届毕业生共毕业人数3128人,就业2647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7.81%,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3.65%,总体毕业率为84.62%。详见下表。

表2-1 不同学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单位:人数(人)、比例(%)

学历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科

730

641

87.81%

专科

2398

2006

83.65%

总人数

3128

2647

84.62%

不同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分布在10个院系,就业率排名前三的院系分别是教育系(90.61%)、经济与管理系(90.24%)、数学与信息工程系(89.18%)。

表2-2 2019届不同院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单位:人数(人)、比例(%)

学院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115

84.56%

教育学院

656

90.61%

经济管理学院

333

90.24%

人文学院

300

82.87%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120

81.05%

信息工程学院

305

89.18%

体育学院

28

82.35%

外国语学院

230

86.79%

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

544

75.24%

马克思主义学院

16

80.00%

(三)不同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不同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分析本科各专业就业率,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就业率最高,为100%。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汽车服务工程(71.93%)。

表2-3 2019届不同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单位:人数(人)、比例(%)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小学教育

41

41

100%

学前教育

34

34

100%

网络工程

50

49

98%

环境设计

104

97

93.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6

52

92.86%

生物工程

49

45

91.84%

物流管理

56

51

91.07%

工艺美术

121

104

85.95%

汉语言文学

63

51

80.955

英语

55

43

78.18%

风景园林

44

33

75%

汽车服务工程

57

41

71.93%

总人数

730

641

87.81%

2.不同专业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分析各专业专科就业率,市场营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业率最高,为100%。其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率为97.22%。

表2-4 2019届不同专业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单位:人数(人)、比例(%)

专业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专业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市场营销

29

29

100%

计算机应用技术

58

51

87.9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4

24

100%

语文教育

255

221

86.67%

计算机网络技术

36

35

97.22%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39

33

84.6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33

32

96.97%

数学教育

142

118

83.1%

电子商务

46

44

95.65%

体育教育

34

28

82.35%

学前教育

167

158

94.6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2

18

81.82%

英语教育

156

139

89.15%

法律事务

20

16

80%

会计

163

145

88.96%

音乐教育

20

16

80%

商务英语

54

48

88.89%

工商企业管理

24

19

79.17%

物流管理

51

45

88.24%

新闻采编与制作

19

15

78.95%

小学教育

462

407

88.1%

材料工程技术

19

15

78.95%

美术教育

84

56

66.67%

园林技术

21

16

76.19%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45

28

62.22%

雕刻艺术设计

26

19

73.08%

药品生产技术

20

11

55%

环境艺术设计

112

77

68.755

文物修复与保护

25

13

52%

陶瓷设计与工艺

192

130

67.71%

总人数

2398

2006

83.65%





二、2019届毕业生不同特征群体初次就业率

(一)不同性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数据显示,2019届男、女性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8.35%、87.44%,男、女性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9.31%、85.66%。详见下表

表2-5 不同性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单位:人数(人)、比例(%)

性别

本科就业人数

就业率

专科就业人数

就业率

258

88.35%

602

79.31%

383

87.44%

1404

85.66%

总计

641

87.81%

2006

83.65%

(二)困难生和非困难生初次就业率

数据显示,2019届困难和非困难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4.19%、84.07%,困难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非困难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学历来看,专科困难生就业率要优于本科困难生分别为94.49%、93.33%。详见下表。


表2-6  2019届困难生与非困难生的初次就业率

  单位:人数(人)、比例(%)

类别

本科

专科

总计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非困难生

685

599

87.45%

2271

1886

83.05%

2956

2485

84.07%

困难生

45

42

93.33%

127

120

94.49%

172

162

94.19%

总计

730

641

87.81%

2398

2006

83.65%

3128

2647

84.62%

三、2019届毕业生毕业去向

(一)毕业生去向分布

数据显示,除了待就业(15.38%)外,2019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可分为两大类,即单位就业(77.59%)和特色就业(7.03%)。其中,本科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均以“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为主分别为76.58%、77.19%。详见下表。

表2-7  2019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毕业去向

本科

专科

总人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单位就业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559

76.58%

1851

77.19%

2410

77.05%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3

0.41%

14

0.58%

17

0.54%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0

0.00%

0

0.00%

0

0.00%

小计

562

76.99%

1865

77.77%

2427

77.59%

特色就业

国家基层项目

2

0.27%

3

0.13%

5

0.16%

应征义务兵

2

0.27%

18

0.75%

20

0.64%

升学

62

8.49%

109

4.55%

171

5.47%

出国、出境

0

0.00%

0

0.00%

0

0.00%

自主创业

13

1.78%

11

0.46%

24

0.77%

小计

79

10.82%

141

5.88%

220

7.03%

待就业

待就业

89

12.19%

392

16.35%

481

15.38%

其他暂不就业

0

0.00%

0

0.00%

0

0.00%

小计

89

12.19%

392

16.35%

481

15.38%

总体

730

100.00%

2398

100.00%

3128

100.00%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数据显示,在本科毕业生就业排名前十的行业中,排名第一的为“教育业”,有162人,占25.27%;排名第二位的行业是“其他服务业”有103人,占16.07%;另外专科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数也最多,有888人,占44.29%。

表2-8  2019届毕业生就业前十行业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行业

本科

占比

专科

占比

总体

占比

教育

162

25.27%

888

44.29%

1050

39.68%

其他服务业

103

16.07%

290

14.46%

393

14.85%

其它制造业

38

5.93%

101

5.04%

139

5.25%

建筑装饰业

63

9.83%

69

3.44%

132

4.99%

文化艺术业

20

3.12%

94

4.69%

114

4.31%

批发业

23

3.59%

54

2.69%

77

2.91%

零售业

18

2.81%

50

2.49%

68

2.57%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2

6.55%

26

1.30%

68

2.57%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16

2.50%

38

1.90%

54

2.04%

计算机、通信

8

1.25%

32

1.60%

40

1.51%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企业单位(73.39%)为主,本科毕业生企业单位就业占82.84%,专科毕业生占70.37%。其中,企业单位主要以“其他企业”(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本科、专科毕业生分别占81.44%、69.63%。

表2-9  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单位性质

本科人数

占比

专科人数

占比

总体人数

占比

企业单位

其他企业

522

81.44%

1396

69.63%

1918

72.49%

国有企业

7

1.09%

15

0.75%

22

0.83%

三资企业

2

0.31%

0

0.00%

2

0.08%

小计

531

82.84%

1411

70.37%

1942

73.39%

事业单位

中初教育单位

30

4.68%

264

13.17%

294

11.11%

高等教育单位

62

9.67%

110

5.49%

172

6.50%

其他事业单位

12

1.87%

196

9.78%

208

7.86%

小计

104

16.22%

570

28.43%

674

25.47%

机关

4

0.62%

6

0.30%

10

0.38%

部队

2

0.31%

18

0.90%

20

0.76%

总体

641

100.00%

2005

100.00%

2646

100.00%

(四)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数据显示,67.93%的毕业生留在江西省内就业,本科毕业生有62.71%在江西省就业、专科毕业生有69.59%在江西就业,其中在景德镇市就业的占比分别为本科 、专科26.83%、29.71%。省外就业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浙江省(229人,8.65%)、广东省(205人,7.74%)、上海市(59人, 2.23%)。

表2-10  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地域

本科

比例

专科

比例

总体

比例

江西

402

62.71%

1396

69.59%

1798

67.93%

江西景德镇

172

26.83%

596

29.71%

768

29.01%

北京

9

1.40%

5

0.25%

14

0.53%

福建

22

3.43%

21

1.05%

43

1.62%

甘肃

8

1.25%

5

0.25%

13

0.49%

广东

35

5.46%

170

8.47%

205

7.74%

广西

1

0.16%


0.00%

1

0.04%

贵州

18

2.81%

11

0.55%

29

1.10%

海南

13

2.03%

14

0.70%

27

1.02%

河北

1

0.16%

9

0.45%

10

0.38%

河南

9

1.40%

16

0.80%

25

0.94%

黑龙

2

0.31%


0.00%

2

0.08%

湖北

3

0.47%

4

0.20%

7

0.26%

湖南

6

0.94%

4

0.20%

10

0.38%

吉林

3

0.47%

1

0.05%

4

0.15%

江苏

13

2.03%

21

1.05%

34

1.28%

安徽

5

0.78%

36

1.79%

41

1.55%

辽宁

0

0.00%

2

0.10%

2

0.08%

内蒙

1

0.16%

1

0.05%

2

0.08%

宁夏

4

0.62%

2

0.10%

6

0.23%

青海

2

0.31%

12

0.60%

14

0.53%

山东

2

0.31%

18

0.90%

20

0.76%

山西

3

0.47%

1

0.05%

4

0.15%

陕西

0

0.00%

4

0.20%

4

0.15%

上海

14

2.18%

45

2.24%

59

2.23%

四川

4

0.62%

12

0.60%

16

0.60%

新疆

2

0.31%

7

0.35%

9

0.34%

云南

5

0.78%

1

0.05%

6

0.23%

浙江

48

7.49%

181

9.02%

229

8.65%

重庆

6

0.94%

7

0.35%

13

0.49%

总体

641

1

2006

1

2647

1

四、2019届毕业生升学情况

(一)不同学历毕业生升学情况

数据显示,学校2019届毕业生共有171选择了升学,升学率为5.47%。其中,本科生有62人选择了升学,专科生有109人选择了升学。专科生升学率低出本科生3.94个百分点。

表2-11  2019届毕业生升学情况

单位:人数(人)、比例(%)


本科

专科

总规模


本科升学人数

本科毕业人数

专科升学人数

专科毕业人数

总升学人数

总毕业人数

升学

62

730

109

2398

171

3128

比例

8.49%

/

4.55%

/

5.47%

/

(二)不同专业毕业生升学情况

数据显示,在本科学历中,各专业中毕业生升学率排名前三位的学院是生物工程(14人,28.57%)、风景园林(11人,25%)、英语(11人,20%)。

表2-12 2019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专业

升学

升学率

生物工程

14

28.57%

风景园林

11

25%

英语

11

20%

汉语言文学

7

11.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10.71%

工艺美术

4

3.31%

学前教育

3

8.82%

环境设计

3

2.88%

汽车服务工程

2

3.51%

小学教育

1

2.44%

网络工程

0

0.00%

物流管理

0

0.00%

数据显示,在专科学历中,各专业中毕业生升学人数排名前三位的专业是陶瓷设计与工艺(15人,7.81%)、会计(11人,6.75%)、小学教育(10人,2.16%)。

表2-13 2019届专科毕业生升学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专业

人数

升学率

专业

人数

升学率

专业

人数

升学率

陶瓷设计与工艺

15

7.81%

计算机网络技术

4

11.11%

法律事务

1

5.00%

会计

11

6.75%

环境艺术设计

3

2.68%

文物修复与保护

1

4.00%

小学教育

10

2.16%

雕刻艺术设计

3

11.5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

3.03%

英语教育

9

5.77%

材料工程技术

3

15.79%

物流管理

1

1.96%

学前教育

7

4.1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3

12.50%

体育教育

1

2.94%

美术教育

6

7.14%

计算机应用技术

3

5.17%

园林技术

1

4.76%

语文教育

6

2.35%

商务英语

2

3.70%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1

2.22%

新闻采编与制作

5

26.3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1

4.55%

电子商务

1

2.17%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5

12.82%

工商企业管理

1

4.17%

音乐教育

0

0.00%

数学教育

4

2.82%

市场营销

1

3.45%

药品生产技术

0

0.00%

(三)升学与就读专业一致性

调研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升学与就读专业一致性为79.07%,专科毕业生升学就读专业一致性为75.00%,本科与专科毕业生表示升学与就读专业“非常一致”分别为16.28%、17.50%。详见下图。  

                                                    

图2-1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专业升学与就读专业一致性

五、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分布

(一)自主创业情况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共有24人创业,其中本科毕业生13人,专科毕业生11人。本科毕业生创业的13人分布在下列专业中,其中工艺美术专业自主创业人数最多,有12人,专科毕业生创业的11人分布在下列专业中,其中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自主创业人数最多,有10人。详见下表。

表2-13 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单位:人数(人)

院系

专业

本科

专科

合计

陶瓷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工艺美术

12

-

12

环境设计

1

-

1

陶瓷设计与工艺

-

10

10

经济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

1

1

总体

13

11

24

(二)毕业生创业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首要原因是“实现个人理想及价值”,占比为70.37%;其次有18.52%的本科毕业生是因为“有好的创业项目”;专科毕业生中有58.82%的毕业生是因为“实现个人理想及价值”,此外,还有5.88%的毕业生是因为“未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创业。这表明,在当前大学生创业市场上,大多是“主动”进入创业队伍,这与当前的就业环境有较大的关系。


图2-5  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原因

(三)毕业生创业行业分析

调研显示,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其他制造业”和“零售业”类创业的毕业生较多分别占53.85%、23.08%。专科毕业生在“其他制造业”、“教其他服务业”与“批发业”类创业的人数也最多,分别占54.55%、18.18%和18.18%,符合景德镇学院培养人才的定位。                              


图2-6  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行业

(四)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形式

调研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创业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创业”,分别为37.04%、47.06%。而较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在创业载体创业”占37.04%,专科毕业生仅11.76%。详见下表。                                           


图2-7  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形式

(五)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

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资助”,占比42.31%,其中本科毕业生为29.63%、专科毕业生为49.02%。多数专科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靠父母资助,这表明毕业生的创业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也有11.54%的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于“大学生创业贷款”,也有少部分的同学获得风险投资,(2.56%)。这部分资金来源较少,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创业项目难以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另一方面说明毕业生融资意识有待加强。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培训与指导,协助提升创业项目的含金量,加大融资力度。


图2-8  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

(六)毕业生创业支持情况

调研显示,在创业人群中,大多数毕业生家庭对毕业生创业表示“支持”的态度,本科毕业生占59.26%、专科占54.90%;这表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社会对学生创业的态度正发生着积极的改变。毕业生家庭对学生创业持更加宽容的态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鼓励。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少数毕业生家庭表示“非常反对”毕业生创业(1.28%)。                                           


图2-9  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创业支持情况

(七)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准备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创业前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到社会中历练”,“多和朋友沟通,整合身边资源”,和“向成功创业者学习”,选择这三项的毕业生累计占比达70.51%。有44.44%的本科毕业生所做的准备是“到社会中历练”,专科毕业生“多和朋友沟通,整合身边资源”人数较多。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每一个创业者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付出,只有多到社会中历练、多学习创业课程、多向成功者学习、多和朋友沟通,从而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能破解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大大提升创业公司的存活率。


图2-10  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创业准备

(八)毕业生创业困难分析

 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资金的筹备”本科毕业生(40.43%)、专科毕业生(32.05%),其次是“社会关系缺乏”由此可见,创业资金的筹备在毕业生创业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在提供创业培训时,应将“如何筹备业资金” “如何营造创业环境”等作为重点内容,为想创业的毕业生指明方向。



图2-11  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困难

(九)毕业生创业能力分析

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认为创业最应具备的能力是“持续学习能力”(25.93%),其次是“沟通协调与处理社会关系能力”(18.52%)。专科毕业生认为创业最应具备的能力是“沟通协调与处理社会关系能力”(25.49%)与“专业基础知识”(19.61%)。

创业者首先必须具有筹备资金的能力,创业者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助于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创业的和谐环境,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创业是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运营赢利的过程,它需要较强的机会捕捉能力。较强的筹备资金能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


图2-12  2019届毕业生所认为最重要的创业能力

第三章  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与分析

一、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较高,达到81.61%,其中本科的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含就业、自主创业)满意度为81.68%,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状况持满意度为81.58%。


图3-1  2019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二)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

职业期待吻合度是指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理想职业的一致性程度,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数据显示,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0.69%,其中本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2.43%,专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为79.83%,专科毕业生略低于本科毕业生,但总体水平较高。这表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当前的实际工作相匹配,也表明学校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起到较好效果,毕业生能快速调整状态,适应就业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



图3-2  2019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

(三)毕业生就业待遇与保障分析

1.薪资水平及满意度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总体的薪资水平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占41.94%,在3001-4000元的占21.39%,而2000元以下的占7.08%。本科毕业生薪资水平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33.05%)、4001-5000元(28.03%),专科毕业生薪资水平主要集中于2001-3000元(46.36%)。


图3-3  2019届毕业生薪资水平


从满意度来看,毕业生对薪资水平的满意度较高,达到75.56%,其中本科毕业生对薪资水平的满意度为80.33%、专科毕业生对薪资水平的满意度73.18%,本科毕业生的满意度要优于专科毕业生 。这表明毕业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现实情况,有效管理自己的薪资期望。                                               


图3-4  2019届毕业生对薪资水平的满意度

2.社会保障情况

数据显示,65.69%的毕业生所在单位都提供了社会保障,其中35.69%的单位提供了基本的四险的社会保障,14.58%的单位提供了四险一金,还有15.42%的单位除了提供四险一金外,还提供了其他保障和补贴。只有34.31%的单位没有提供任何社会保障。本科毕业生中提供了社会保障的占73.64%,专科毕业生中仅61.75%提供了社会保障。                                                                  


图3-5  2019届毕业生的社会保障情况

从满意度来看,85%的毕业生对签约单位提供的社会保障持满意态度。其中89.12%的本科毕业生对单位提供的社保表示满意,82.95%的专科毕业生对单位提供的社保表示满意。


图3-6  2019届毕业生对社会保障情况的满意度

3.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数据显示,74.44%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各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有25.56%的毕业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仅有15.48%的本科毕业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而有30.56%专科毕业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对毕业生就业时未签订合同或协议这一现象,需引起重视。


图3-7  2019届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四)毕业生专业与岗位相关度分析

1.专业与岗位相关度

专业与岗位相关度是指毕业生在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程度,也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关度越高,反映出学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越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数据显示,毕业生专业与岗位相关度较高,本科毕业达78.97%,专科毕业生达77.34%。


图3-8  2019届毕业生的专业与岗位相关度

2.专业与岗位不相关原因

数据显示,造成毕业生专业与岗位不相关的原因,主要是“本专业相关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不符”(31.25%),有38.81%本科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相关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不符,专科毕业生认为专业与岗位不相关原因是本专业相关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不符与本专业相关工作收入待遇较低。


图3-9  2019届毕业生的专业与岗位不相关原因

(五)毕业生就业感受

1.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

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本科毕业生与专科对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满意度均高于90%,表明毕业对工作环境比较满意。详情见下图。


图3-10  2019届毕业生对硬工作环境的满意度

图3-11  2019届毕业生对软工作环境的满意度

2.工作单位的晋升空间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签约单位晋升空间较好。数据显示,有3.35%的本科毕业生表示晋升空间“非常大”,还有24.27%的毕业生表示晋升空间“比较大”,只有3.77%的毕业生认为晋升空间小,专科毕业生的情况也较好。晋升空间大能提升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不断进取的精神。详情见下图。


图3-12  2019届毕业生工作单位的晋升空间

二、2019届毕业生就业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毕业生求职渠道分析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求职渠道是“自己直接联系应聘”,占比为48.89%;其次是“亲友推荐”,占比为18.47%;其他求职渠道的比例均在16.00%以下。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专科毕业生,均有一半左右学生是通过自己直接联系应聘的方式来寻求工作,表明毕业生的就业意识较为强烈。


图3-13  2019届毕业生求职渠道分析

(二)毕业生就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调研显示,“实践/工作经验”、“个人素质”、“学历”是毕业生认为对就业帮助较大的三个因素,而“母校声誉”、“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竞赛获奖经历”则被认为对就业帮助作用不大,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因素也基本一致。这表明,毕业生从入校起就应注重学历教育和专业训练,并增加社会实践,将有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


图3-14  2019届毕业生就业成功关键因素

三、2019届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

针对选择未就业的毕业生分析,数据显示,有24.66%的毕业生“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有12.80%的毕业生“在准备升学考试”,有2.23%的毕业生“准备创业”,有3.95%的毕业生表示“暂时不就业”,还有22.51%的毕业生“正在择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选择暂时不就业的比例都很小,可见大部分还未就业的毕业生是因为已有自己的规划且在准备中;暂不想就业的只占少数。


图3-15 2019届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

(二)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困难分析

数据显示,“缺乏实践经验”(29.49%)、“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不多”(21.79%)、“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太少”(15.10%)是未就业人群遇到的主要困难,其中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也在于此。因此,毕业生应在学校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在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心理预期,先就业再择业。学校也应继续加强学生实践学习的比重,提供更多可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


图3-16  2019届毕业生求职困难分析

(三)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未就业毕业生最缺乏的素质主要是“对社会缺乏了解”(18.06%)、“沟通协调能力”(16.40%)、“对企业岗位的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5.51%)。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提供更多就业帮扶,这些都有助于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更好地就业。


图3-17  2019届未就业毕业生所需帮助

四、毕业生就业质量模型分析

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操作性等原则,初步建立起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旨在提供实用性强,参考价值高的就业质量评价报告。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评价主体的综合性和多元化原则,本次建模共选取5个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详情请见下表:

表3-18  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指标

变量

指标1

就业满意度

指标2

专业相关度

指标3

职业期待吻合度

指标4

薪资满意度

指标5

职业发展前景

1.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模型各层次测评因素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权法),它的主要思想为:将复杂的评价对象表现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的整体,通过权威专家对各个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判断,进而计算出各个因素权重,具体步骤分为:

(1)指标的量化

指标量化最关键的一步是建立合理准确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建为比较同层次下不同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用定量的方法表示,具体查看下表。判断矩阵中,有

判断尺度

描述

1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

两个要素相比一个比另一个要素稍微重要

5

两个要素相比一个比另一个要素明显重要

7

两个要素相比一个比另一个要素强烈重要

9

两个要素相比一个比另一个要素极端重要

2,4,6,8

介于相邻两个判断尺度之间

(2)各因素权重的计算

将统计分析的目的以及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各个测评指标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他们独立的对各个测评指标重要程度打分,得到令人满意的判断矩阵,随后计算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各标度值的几何平均数,即可得到初始权数,随后对初始权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各个因素的最终权重。

(3)一致性检验

当需要赋权的指标较多时,矩阵内的初始权数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当判断矩阵的阶数较高时,很难简单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这时候就需要一致性检验了,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方法如下:

分别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其中CI=,CR=为矩阵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下表给出了1-10阶的RI值: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当CR>0.1时,表明判断矩阵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需要重新调整,当CR<0.1时,说明判断矩阵的构建较为合理。

本文根据搜集到的调查问卷以及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关系,从而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具体详情见下表。(限于篇幅,各指标权重确定的具体过程此处省略。)

表3-19  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与权重


指标

变量

权重


指标1就业满意度30%

指标2专业相关度10%

指标3职业期待吻合度15%

指标4薪资满意度30%

指标5发展前景满意度15%

(二)就业质量总体评估

如下表所示,总体就业质量得分为78.73分,分学历来看本科生综合得分为80.78分,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分为77.71分,评分均高于70分。得分高于同等层次学院,说明景德镇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好。

表3-20  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指 标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权重

满意度

权重

满意度

权重

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

30%

81.68

30%

81.58

30%

81.61

专业相关度

10%

71.97

10%

77.34

10%

75.56

职业期待吻合度

15%

82.43

15%

79.83

15%

80.69

薪资满意度

30%

80.33

30%

73.18

30%

75.56

职业发展前景

15%

84.11

15%

77.13

15%

79.44

综合得分


80.78


77.71


78.73

第四章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举措与特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联动协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就业市场,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力争更多毕业生留省就业。

一、建立完善就业工作二级管理体制和量化考核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工作协调会、推进会。各二学院成立了由院党总支书记牵头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建立了从学校到院系到班级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每年的工作要点。完善了就业工作相关文件,制定了年度就业工作日程安排表或行事历。每年学校与二级学院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对二级学院就业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和评估,并实施奖惩。

二、保障有力,做到“四个到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支持,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一是机构到位,成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学院和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

二是人员到位,校级就业工作配备了具有符合学历要求的专职人员7人,人员稳定性高;配备就业工作专兼职人员112人,二级学院学生科长为院系级就业工作主办干事,辅导员为就业干事,(含辅导员、班主任)从事就业工作兼职人数为112人;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20人。

三是经费到位,就业工作经费达到全校年度学费收入比例 1%的要求并逐年增长,2019年还增设了就业评估考核奖励资金20余万元。

四是场地设备到位,校级就业工作专用场地达到了500平方米以上,毕业生人均场地0.15平方米以上。配置了齐全的办公设备。设有就业开放式服务大厅、招聘专用教室、宣传及会议室、个别指导咨询室等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服务。

三、市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拓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竞争力,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接景德镇“汽车、航空、陶瓷、旅游”的“3+1+X”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基础,以陶瓷艺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打造优势特色专业,使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学以能用,毕业生就业可以立足景德镇、走遍江西省、辐射全中国。

四、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完善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指导教育水平,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课的实施意见》,将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分三门课程开设,分别是《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4学分64课时,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组织开展职业生涯咨询个性化指导活动、、讲座、职业规划大赛、职业体验项目等。

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开拓就业市场,收集就业岗位。

一是“走出去”,各二级学院每年进行用人单位回访,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依托省、市就业主管部门,参加广州、东莞、苏州、福州、厦门、南京、武汉、泰州等地举办的校企洽谈会,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就业办举办的“互联网+”招聘会和市就业部门举办的招聘活动;建立了61个与学校所设专业相适应的实践、实习、就业基地,开展校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二是“请进来”,举办校园招聘会,为2019届毕业生举办了校内大型招聘会一场,企业专场招聘会42场,举办广州开发区、苏州、乐平工业园区等地区专场招聘会,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企事业)300余家,发布就业信息400多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近万个,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数为毕业生总数的3倍以上。

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就业网络信息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就业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学校建立就业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就业工作群,进行全方位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信息及时推送。

及时更新与维护就业网站,建设了就业工作网络平台,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及时发布用人单位信息。每周定期在政务平台公布各二级学院就业动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反馈教学。

七、精准帮扶,做好“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各二级学院成立了就业帮扶小组,凡列入“建档立卡”的毕业生,指定专人跟踪,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不定期地了解毕业生的求职需要,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推荐等贴心服务,并帮助申请国家一次性就职补贴,主动与招聘单位联系,促成就业。

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引导、宣传和鼓励基层就业及应征入伍。

八、做好日常工作,实现就业工作规范化管理

认真核对毕业生生源信息和就业方案数据,及时规范的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的审核、毕业生就业方案的编制和申报工作;积极打造就业环境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APP微信等媒体渠道及时发布就业创业新闻稿件;加强了毕业生就业状况真实性的审核与督查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就业率统计的“四不准”,各二级学院在上报就业方案前要对就业协议书自查,并签订承诺书。

提升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学校对就业工作由过去的行政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角色的转变,理念、方式随之发生了转变。毕业生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介满意度均超过90%。

九、优化就业结构,着力提高就业质量

2019年学校毕业生中有60 %以上留在江西省内就业,其中在景德镇市就业的比例最高,占江西就业人数的50%以上,表明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体现学校“立足景德镇、服务江西、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目标。

2019年毕业生专业与就业岗位的相关性超过70 %,有近90%毕业生升学的专业与大学所学专业是一致的。7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率较高”,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一致。

十、加强能力建设,引领创新创业

一是学校政策支持,出台《景德镇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景德镇学院创业学院”。

二是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校实施“16+2”实践教学模式,每学期用2周时间进行集中性实践教学,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展“互联网+”大赛、科技竞赛、社团创新活动,校友、创业典型、创业导师举办讲座论坛,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第五章  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7-2019届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率变化趋势

2017-2019届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由2017届的2916名毕业生增加到2019届的3128人。三届毕业生就业率也呈上升趋势,由2017届79.63%的就业率上升到2019届的84.62%。

单位:人数(人)、比例(%)


图5-1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规模及就业率变化趋势

二、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变化趋势

对比近三届就业地域数据,各届毕业生在江西省就业人数最多,其次在浙江省和广东省就业人数也较多。同时,学校毕业生在江西省内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表明学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本省经济的发展。此外,毕业生就业省份数量较多,表明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逐渐多元化。

表5-1  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变化趋势

单位:比例(%)

就业区域

2017届

2018届

2019届

江西省

59.52

65.9

67.93

浙江省

8.57

7.46

8.65

广东省

6.55

6.89

7.74

安徽省

2.37

2.19

1.55

上海市

3.14

2.15

2.23

江苏省

1.55

2.03

1.28

河南省

3.01

1.87

0.94

福建省

2.63

1.66

1.62

重庆市

1.34

1.62

0.49

四川省

1.59

1.26

0.6

贵州省

2.84

1.09

1.1

山东省

0.99

0.97

0.76

海南省

0.95

0.93

1.02

北京市

0.99

0.89

0.53

青海省

0.22

0.61

0.53

湖北省

0.26

0.45

0.26

河北省

0.39

0.41

0.38

甘肃省

0.47

0.36

0.49

云南省

0.3

0.2

0.23

山西省

0.22

0.2

0.15

宁夏回族自治区

0.17

0.2

0.23

广西壮族自治区

0.52

0.2

0.04

湖南省

0.69

0.16

0.38

天津市

0.04

0.08

/

陕西省

0.26

0.08

0.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3

0.04

0.34

内蒙古自治区

0.13

0.04

0.08

吉林省

0

0.04

0.15

西藏自治区

0

0

/

辽宁省

0

0

0.08


三、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变化趋势

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三年来在该类型单位就业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在“其他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表明今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更加多元化。

单位:比例(%)


图5-2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变化趋势

四、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

2017-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分别为:81.74%,93.06%,81.61%。各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均较高。详见下图。


图5-3  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变化趋势

第六章  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与反馈

一、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反馈

(一)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满意度为92.14%。其中本科生对母校人才培养满意度为89.05%,专科生对母校人才培养满意度为93.18%这表明,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较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效果较好,学生在离开校园后大多能学以致用。


图6-1 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二)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1.母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进建议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认为母校教育教学方面最应改进的是“实践教学”(23.83%);其次是“专业课内容及安排”(20.71%);第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18.96%)。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对母校在教育方面的改进意见相仿,详情见下图。                                     


图6-2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2.母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改进建议

对于母校课程设置,2019届毕业生认为应主要改进的方面是“本专业课程的实用性”(26.37%)、“实践课程安排次数”(21.90%)和“专业课开设的先后顺序”(17.17%)。其中,本科和专科毕业生对母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改进建议也是集中在这三个方面,详情见下图。                                          


图6-3毕业生对母校课程设置方面的改进建议

二、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的评价与反馈

(一)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调研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0.98%。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满意度为92.34%,专科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0.56%,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图6-4毕业生对母校的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二)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的反馈

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希望学校加强的就业服务主要是“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面试指导与训练”、“职业选择咨询/辅导”,占比分别是29.18%、21.13%、13.03%,本科和专科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工作建议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且三方面占比相近。这表明,学校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探索、精准定位、适应性培训等方面的就业培训服务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做好个人职业定位,避免盲目就业。此外,也有部分毕业生希望学校进一步提升“求职心理调试”、“政策讲解”和“升学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图6-4毕业生对母校的就业工作的反馈

三、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推荐度为84.77%,其中本科生对母校推荐度为78.27%,专科生对母校推荐度为86.93%,专科生对母校推荐度略高于本科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整体看来,学生对母校的推荐度较高,可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做得较好。

图6-5 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第七章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

本次调研,共收回154家用人单位的完整调研数据,以下用人单位分析均基于这些调研数据。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一)用人单位的规模

数据显示,本次参与调研的用人单位包括规模在50人以下的小微型企业(51.30%)、“151-500人”的中型企业(18.83%)、51-150人的小中型企业(17..53%)和501-10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6.49%)等。详见下图。               


图7-1  用人单位的规模

(二)用人单位的性质

数据显示,除其他型企业外,参加调研的用人单位中有五成多为民(私)营企业,占比为58.44%;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9.74%,第三是国有企业,占比5.19%。其他类型单位,占比均在5%以下。民(私)营企业数量众多,私营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越大,表明市场经济发展越具有活力。详见下图。


图7-2  用人单位的性质

(三)用人单位的行业分布

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所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占比为33.12%;其次是“其他”(12.99%);第三是“建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二者占比均为11.04%。其他行业占比均在10.00%以下。


图7-3 用人单位的行业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建议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94.80%。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3.64%,表示“比较满意”的占到50.65%。这表明该校毕业的毕业生能获得社会认可,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比较成功的。


图7-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评价

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都较为满意。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拓展能力”、“知识面及其视野的宽广度”最令人满意,但同时也指出在“创新思维能力”,“行为礼仪等基本素养”“身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详见下图。

图7-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评价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方面的改进建议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应着重加强“临场反应”(42.21%)、“职业素养”(37.01%)和“求职技巧”(30.52%)的培养;相对来说,“简历制作”、“着装礼仪”等方面可以投入较少精力。


图7-6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方面的改进建议


三、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与反馈

(一)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

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96.10%。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8.83%,表示“比较满意”的占到48.70%。


图7-7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

(二)用人单位认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排名前三位的是“让毕业生了解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学会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和自我成长的管理”和“加强职业生涯管理,执行落实规划步骤”,占比分别为35.06%、20.78%、15.58%。因此,学校应在毕业生就业前,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做好准确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避免眼高手低。


图7-8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方面的改进建议


第八章  报告总结与反馈建议

从人才培养链条的“结果”环节毕业生就业质量来反思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劣,也成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诸环节的重要视角,且越来越获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报告对景德镇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报告总结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满意度较高

2019届江西景德镇学院共有3128名毕业生。截至2019年8月31日,就业人数共2647人,初次就业率为84.62%,其中,本科毕业生为730人,初次就业率为87.81%,专科毕业生2398人,初次就业率83.65%。毕业生生源以江西生源为主,占比74.14%;就业地域重点流向江西省(67.93%)、浙江省(8.65%)、江苏省(7.74%)。毕业生就业前三行业分别为“教育”、“其他服务业”、“其他制造业”。

2019届毕业生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为81.61%,其中本科毕业生满意度为81.68%,专业毕业生满意度为81.58%。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理想职业的吻合度为80.69%,其中本科毕业生职业吻合度为82.43%,专业毕业生满意度为79.83%;毕业生专业与岗位总体相关度为75.56%,其中本科毕业生专业与岗位相关度为78.97%,专业毕业生为77.34%。以上数据都可说明,201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评价较高

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人才培养总体满意度为92.15%,其中,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分别为89.05%、93.18%。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推荐度为84.77%,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分别为78.27%、86.93%。毕业生对母校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合理性”和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各指标的满意度也均在80%左右。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本、专科分别为92.34%、90.56%表明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评价都较好。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94.8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很满意,尤其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拓展能力”、“知识面及其视野的宽广度”方面最令人满意。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96.10%,用人单位对学校评价高。

二、反馈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训练环节,是实施“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是高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的现实要求和重要体现。一方面,景德镇学院应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化、考核过程化;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实践教学工作环境。同时,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教学服务。

(二)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景德镇学院应基于专业学科建设,继续注重提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等相关问题。同时,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继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丰富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加强学生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招聘组织宣传,提高校园招聘实效

为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针对当前大学生参加校园招聘会不主动、不积极的普遍情况,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要强化各个院系主体责任,进一步做好校园招聘会的发动宣传和组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招聘会,提高校园招聘会的签约率,从而切实提高校园招聘会的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