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院要闻
“生命中的城与女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17 00:00:00 阅读量:

1215号下午,著名作家胡辛教授受邀在我校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为师生作了题为“生命中的城与女人——我与景德镇的未了情”主题讲座。校长陈雨前与我校二百余名师生,跟随胡辛的讲述,走进了她与景德镇的故事。

胡辛教授以《乡愁》开场,缅怀了昨日逝世的余光中先生,她表示余光中先生虽逝世,但是他的诗他的文学永远都留在人们的心中,并由此提出什么是文学的问题。继而,她又引用铁凝在一次公益讲座中的讲话“如果一个城市拥有了文学这盏灯,那么这个城市便具有打不倒的价值”,阐述了文学在她们这一代人心中的分量和价值,即便是在文学最被排斥的时候,她们依然热爱文学,初心不改。

著名作家胡辛教授

胡辛教授讲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地域是创作的依托。她回忆了她自己早年在景德镇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在景德镇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并由此创作了处女作《四个四十岁女人》、《昌江情》等许多作品,表达她对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的热爱,对善良质朴的景德镇人民的喜爱。她认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原则,纪实和虚构相结合十分重要。纪实是船,虚构如风,二者相辅相成,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胡辛教授讲《放牛班的春天》片尾段与她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文学表现了人类的心灵可以共同感受到的情感。文学创作的价值在于能够让人心共通,而文学创作除了需要纪实与虚构,细节的捕捉与描写同样重要。细节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见解和感受,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讲座尾声,胡辛教授与师生互动,一一解答了师生的提问,交流了心得感悟。

师生提问

讲座由校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人文科学系、科研处共同主办。此次讲座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文学的机会,为师生在践行文学写作的道路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据悉,胡辛教授为我国著名作家,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江西高校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重点学科文艺学3个方向带头人之一。胡辛教授在文学创作上造诣颇高。曾出版多部短、中、长篇小说集和长篇传记。

(文|校报记者 罗海荣 余紫杭 尧青 |校报记者 余清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