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李婷婷/图|杨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7月11日,“中国梦•劳动美——2025年劳模工匠进校园”首场宣讲报告会在景德镇学院第二报告厅举行,中国轻工首届“大国工匠”、景德镇学院教授方复,中国轻工首届“大国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爱勤,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景德镇学院教授欧阳敏三位劳模工匠走进校园,和师生们近距离交流,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用亲身经历为师生们解读工匠精神的深层意义,给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成长思政课。
活动现场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劳模宣讲:奋斗故事中工匠精神的诠释
三位工匠大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劳模故事、讲述工匠事迹,展现了新时代陶瓷大师立足岗位、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为在场师生注入了直抵人心的正能量。
方复作宣讲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方复讲述了自己将毕生精力投入陶瓷艺术、设计与教育事业,从摸索艺术设计的无数个深夜,到培育后辈时的倾囊相授,他用“终身成就”诠释了对陶瓷事业的执着;曹爱勤讲述了自己凭借女性的细腻与坚韧,在工艺美术领域不断突破,让“大国工匠”的风采在精湛技艺之外,更添了一份柔韧的生命力;欧阳敏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用“一次比一次更好”的实践哲学,证明了“精益求精”的力量。
曹爱勤作宣讲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欧阳敏作宣讲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三位劳模工匠的精彩宣讲,让现场师生深刻领悟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互动创作:技艺传承与精神洗礼并行
宣讲结束后,三位大师与参加活动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现场示范陶瓷创作。面对师生们的提问,大师们耐心解答,时而拿起身边的作品的半成品比划,时而分享自己陷入困境又重新振作的经历,让思政教育有了可触可感的精神载体。师生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和工匠精神背后沉甸甸的分量。
互动交流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互动创作环节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欧阳敏现场创作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曹爱勤现场创作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宣讲者与大家的互动让师生们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劳模工匠的榜样力量内化为前行的精神动能,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融入日常学习与实践中。既要像大师们那样沉下心来打磨专业本领,在技艺的精进中体悟“术业有专攻”的深刻内涵,又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真正做到将此堂“大思政课”的养分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绽放绚丽光彩。
长效育人:大思政课堂里的“榜样力量”
此次宣讲会还邀请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轻工烟草工作部部长杨栋国,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方漫出席并致辞。
方漫致讲话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方漫表示,此次活动是学校构建“大思政”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事迹报告、互动交流等形式,为师生搭建感悟劳动价值的育人平台、技艺传承的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的对话平台,师生在观摩中思考,在交流中成长,以工匠精神照亮青春梦想,让思政课更接地气。
吴越申表示,希望景德镇学院继续发挥“瓷都”高校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陶瓷人才培养,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杨栋国则希望通过这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程,增强大家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体会,领悟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吴越申讲话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杨栋国讲话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此次“中国梦•劳动美——2025年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是景德镇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堂,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与榜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搭建起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体悟、从精神共鸣到技能传承的桥梁,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劳模在思政育人中“活教材”的作用,构建长效育人机制,以榜样示范具象化思政价值,努力培养更多兼具精湛技艺与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陶瓷人才,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宣讲会师生合影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甜摄
活动由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和中国陶瓷⼯业协会培训部相关人员,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班子成员,工艺美术专业师生代表参加宣讲会。
(编辑:廖翊君/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