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程卓娅/图|陈俞)6月30日,教育学院“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宣讲团走进王港乡坑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青春护航·安全同行”文明实践活动。
宣讲团在王港乡坑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合照 教育学院供图
“遇到小伙伴落水该怎么办?”宣讲团成员以互动问答拉开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序幕。他们通过播放动画短片、演示救生器材使用、教授防溺水手势操等生动形式,将专业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内容。在自救技巧知识问答的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参与情景模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和应急自救技能,宣讲团的宣讲进一步筑牢了安全防线,为乡村青少年的暑期安全编织起牢固的防护网。
宣讲团成员演绎防溺水知识手势操 教育学院供图
在移风易俗宣讲中,宣讲团成员以“浪费现象大搜索”互动游戏开场,通过情景带入式描述、案例分享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文明行为的意义。孩子们对不文明行为展开讨论。宣讲尾声,宣讲团成员带领孩子们齐声诵读新编移风易俗童谣:“小手掌,牵大手,陈规陋习一起丢;齐努力,共进步,社会换新乐悠悠……”清脆的童声在实践站里回荡,稚嫩的童声传递着文明新风尚。
宣讲团进行移风易俗宣讲 教育学院供图
在反诈知识宣讲环节,宣讲团成员们化身“安全小卫士”,以趣味十足的情景剧重现诈骗场景。宣讲团成员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网络虚假游戏充值、冒充同学充值话费等贴近青少年生活的诈骗案例,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的惯用话术与套路。通过开展“诈骗话术猜猜看”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识破“天上掉馅饼”的陷阱。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了解的反诈知识,学习了“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口诀。此次宣讲,不仅让反诈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将反诈知识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宣讲团进行反诈知识宣讲 教育学院供图
孩子们进行热烈的讨论 教育学院供图
活动的尾声,宣讲团成员们分组走进村民家中,将知识宣传册送到村民手中。宣传册以生动图画解析防溺水自救技巧,用简洁口诀传递移风易俗新风尚,更通过真实案例揭秘最新诈骗套路,图文并茂的设计让老人和孩子都能轻松理解。每一次敲门入户,都是一次安全理念的传递;每一次耐心讲解,都是对文明乡风的助力,不仅帮助村民填补知识盲区,更架起了一座连接文明与安全的沟通桥梁。
宣讲团成员为村民讲解宣传单内容 教育学院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成为“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宣讲团成员们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课堂。从策划防溺水情景模拟到编写移风易俗童谣,从设计反诈互动游戏到入户讲解宣传册,宣讲团成员们在实践中锤炼了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帮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培养文明习惯,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整个乡村安全与文明素养的提升。对于宣讲团成员们而言,这段深入基层的经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厚植了为民服务的情怀。未来,“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宣讲团成员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宣讲团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教育学院供图
(供稿:教育学院通讯员张凯强)
(编辑:廖翊君/一审一校:冯唐锴/二审二校:李婷婷/三审三校:胡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