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余义亮)4月23日至24日,“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景德镇举办,30余场分会同期开展,为与会者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本次大会由“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委会)主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江西省气象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的20余名院士共计800余名专家参会。大会以“未来地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地球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地球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机遇,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大会现场 科研处供图
我校科研处处长杨波教授应邀参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分会并做了题为《树木多样性增强森林温度缓冲能力研究》报告,介绍了其近期在EcologyLetters上发表的研究论文Tree Diversity Increases Forest Temperature Buffering via Enhancing Canopy DensityandStructuralDiversity,该研究依托BEF-China实验,通过64个VIP样方(物种丰富度1–24)进行为期六年(2015–2020)的树木生长和微气候监测,揭示了树木多样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持续增强森林温度缓冲能力,并主要通过冠层密度和结构多样性介导树木多样性效应。分析了树木种植6年后,树木物种丰富度在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年)上对森林温度缓冲作用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分析林分结构特征(平均树高/叶面积指数/结构复杂性指数)探究其物种丰富度效应的内在机制。验证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和种植多样化的森林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增强其应对气候极端事件的耐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好评和关注。
杨波教授做报告 科研处供图
据悉,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FE)是一项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大型科学计划。“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forFutureEarth,简称CNC-FE)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组建,成员包括自然科学界顶级学者,同时吸纳工程、社会科学、媒体等领域专家,以及政府决策机构、企业等跨部门参与者,共计90余位委员。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CNC-FE积极推动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和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提供跨学科集成研究。
(编辑:喻振鑫/一审一校:杨波/二审二校:李婷婷/三审三校:胡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