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院要闻
音乐厅里的思政课|景德镇学院举办纪念“红十军与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九十周年”专题文艺演出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30 11:29:41 阅读量:

  (本网讯:文|李婷婷/图|邱嘉融、刘丽、童炜轶)革命精神铸魂强信念,红色文化润心育新人。为纪念红十军与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90周年,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形式。11月29日下午,景德镇学院和中共景德镇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纪念“红十军与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九十周年”专题文艺演出。学校音乐厅座无虚席,演出现场掌声如潮,市老干部艺术团的艺术家们与学校师生团队联袂精彩演出,带领大家共同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以“艺术+思政”的方式让师生沉浸式体验了一堂鲜活生动的“大思政课”。校领导、市老领导老同志及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老干局相关负责人和400百余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演出现场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刘丽摄

革命精神铸魂强信念

  随着开场表演《中国脊梁》的震撼上演,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在舞台之上缓缓铺陈开来,引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的隧道。整场演出融合了歌舞、合唱、朗诵、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和崇高的革命情怀。一曲曲激昂的革命歌声,犹如穿越时空的号角,激荡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田;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年代;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更是彰显了革命先辈不屈不挠、信仰坚定的伟大精神。台下,观众们时而凝神静听,时而掌声雷动,每一次掌声都是对革命先辈英勇事迹的最高致敬,每一次欢呼都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切共鸣。

演出现场(二)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刘丽摄

演出现场(三)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邱嘉融摄

演出现场(四)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邱嘉融摄

演出现场(五)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邱嘉融摄

演出现场(六)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童炜轶摄

  “红十军的老家在景德镇,红十军的壮举世代传扬……”景德镇市老干部艺术团团长鲁宁将红十军与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凝聚着她对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勾勒出一幅幅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画面。她的深情讲述,不仅是一场革命传统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在场的师生都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和信念。

鲁宁讲述红十军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故事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童炜轶摄

  “这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革命岁月!”“无论是激昂的战歌,还是深情的叙述,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红十军与北上抗日先遣队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从他们身上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演出结束后,现场师生的内心深受触动,纷纷发出由衷的感慨。

现场观众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刘丽摄

红色文化润心育新人

  90年前,红十军和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奋战在闽浙皖赣边区,为推动全民族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和巨大牺牲。此次专题文艺演出深刻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精神,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交织的艺术盛宴,更是学校落实“大思政课”教育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打造“本土红色+音乐思政”的模式,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把“文艺演出”升级为“艺术+思政的活课堂”,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充分展现了景德镇学院在红色文化融入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

演出现场(七)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邱嘉融摄

  景德镇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结合全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充分运用学校“景德镇区域红色精神展示室”等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持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未来,景德镇学院还将继续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使红色文化更加生动、具体,让思政教育更加温暖鲜活、可亲可信,真正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心里。

演出现场(八)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邱嘉融摄

演出现场(九)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刘丽摄

演出现场(十)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邱嘉融摄

  此次活动由景德镇学院党委宣传部、中共景德镇市委老干部局共同主办,共青团景德镇学院委员会、景德镇老干部艺术团承办,由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和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作为顾问单位。

  (编辑:廖翊君/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