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院要闻
暑期“三下乡”|景德镇学院“点绿成金”文明之行实践队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石门村、荷田村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26 17:10:18 阅读量:

​  (本网讯:文|陆辰/图|胡文婷)7月22日-7月26日,景德镇学院“点绿成金”文明之行实践队先后前往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婺源县江湾镇荷田村开展文明宣传系列活动,通过“进乡村、进景区、进社区”,依托文明宣讲、宣传文创、美化乡村、移风易俗等文明系列活动将专业所学与乡村文明实践紧密结合。

图为团队成员在石门村出征动员留念      校团委供图

观赏文明景,守护生态美

  “我们石门村有两张生态名片,大家可以看下,一是我们旁边着蜿蜒的月亮湾,另一个就是蓝冠噪鹛,大家在村内随处可以看的见蓝冠噪鹛的墙绘及装饰,正是依靠这些,我们村内民宿、餐饮等业态新起,依靠‘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在资深护鸟人俞金旺的介绍下,实践团队员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先后到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晒秋广场等场所,实地了解和探究了石门村华丽转变的缘由,领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样本。

当地护鸟员向团队成员介绍石门村的渊源和发展      校团委供图

  在石门村党员活动室,石门村村支书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课。他表示,石门村新时代的变化,映射出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并呼吁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为鸟儿们撑起一片绿荫,画好绿色发展一张图!

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石门村村支书分享当地生态小故事      校团委供图

传播知识种子,宣讲文明之风

  实践队成员骆奕祯以蓝冠噪鹛保护、文明宣讲为主题,在蓝冠噪鹛科普馆内向游客科普着蓝冠噪鹛和石门村的故事,“蓝冠噪鹛是一种极度濒危的鸟类,而婺源则是其全球唯一的野外栖息地。每年4月至7月,在繁衍期,它们都要返回到婺源特有的水口林里栖息……”在科普鸟类知识的同时,她也鼓励大家文明观赏,在实地研学中感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模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骆奕祯正在科普石门村鸟类知识      校团委供图

点亮心灵,共筑和谐

  实践队成员针对村民不同年龄段特点设计调查问卷,走村入户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有幸采访到了石门月亮湾护鸟队队员陈社泉。在交谈中,实践队成员了解了村民的护鸟及生态保护相关措施,真切感受到了石门村在坚持“两山”理念、促进“两山”转化中的生动实践。

团队成员正在采访石门月亮湾护鸟队队员陈社泉      校团委供图

  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村里存在部分留守儿童,为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实践队成员结合所学专业和石门自然村的实际情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创新课程形式,设计了文明旅游快板传唱、非遗漆扇、鸟类创意涂鸦等几类主题活动。

团队成员陆辰正在热情地指导小朋友打快板      校团委供图

  “轻轻走,不吵闹,花草树木对我笑;不乱画,不乱抛,美丽环境共照料...”实践成员陆辰用幽默风趣的快板形式演绎了文明旅游知识,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文艺形式小朋友们讲述了如何争当文明践行者;危朝旭引导小朋友们在一抽一拉中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刘必圣、张青遥、唐奕森、刘昕语带领小朋友们进行鸟类绘画涂鸦,并将成品粘贴于创作的山水画中,在美育中启发孩子们爱护自然,珍惜动物,共同守护地球家园。他们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交流拉近距离,用关爱温暖童心,加深了孩子们对生态保护的理解。

团队成员张青遥暖心帮助小朋友勾勒花鸟画      校团委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婺源石门村时提到:“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此次文明之旅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成员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足迹中坚定了理想信念,通过实地研学、理论宣讲、入户走访、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刻理解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他们纷纷表示将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让“绿水映金山,共绘生态梦”的信念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合影留念      校团委供图

  据悉,由谭茜老师指导的景德镇学院“点绿成金”文明之行实践队为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同举办的“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全国大学生文明旅游暑期实践活动选拔出的全国300支示范团队之一。

  (编辑:何远梅/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