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艺术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近日,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赣韵‘乐’戏”实践团队在金婷和吴颖琛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洪岩镇的行程。团队聚焦于乐平古戏台这一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通过深入的调研与实践活动,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艺术价值,探索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产业振兴融合的文旅新路径,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赋能当地文旅事业发展。
“三下乡”活动现场 艺术学院供图
寻访乐平古戏台之源
探寻古戏台在当地人灵魂深处的回响。乐平古戏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在非遗传承人陈乐平的带领下,队员们怀揣着好奇与激动探秘了项家庄祠堂戏台,深入了解古戏台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同时,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与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文化背景的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聆听他们与古戏台的故事,详细全面了解乐平古戏台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深切感受到古戏台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凝聚着乐平人乡情与记忆的精神家园。
实践团与当地居民交流 艺术学院供图
与传承人的深度心灵碰触。7月10日下午,团队与非遗传承人陈乐平进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交流与探讨。陈乐平回忆了儿时在戏台边嬉闹的美好时光,并向大家介绍了戏台独特的营建技艺和雕刻艺术。在观赏古戏台和聆听话语中,队员们领略到了传承人们对古戏台艺术的执着追求,敬佩于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坚守非遗文化的精神。如今古戏台非遗传承人已有八百余人,在他们的热爱与坚守下,古戏台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实践团与传承人陈乐平交流 艺术学院供图
在探索文化瑰宝中共话传承温度。古戏台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一座韵味悠长、历久弥新的文化平台,持续上演着乐平人的乡土故事。团队成员围坐在古戏台前,心中充满了对这份文化遗产的敬畏与热爱。大家相互分享自己对乐平古戏台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从戏台的建筑特色到戏曲的艺术魅力,从历史的传承脉络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每一个话题都充满了温度与深度。
了解乡村振兴产业新矩阵
百景汇业态调研。7月11日上午,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百景汇生态智慧果园、农业基地或企业,深入观察了乡村发展成果,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队员们走进充满生机的果园和菜园,看着麋鹿们欢快地进食,参观融合了乡村质朴与现代化舒适的特色民宿,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团队观察乡村发展 艺术学院供图
在阳山岗青年之家合影 艺术学院供图
段家村的发展模式探索。随后,团队参观了段家村的古镇和党建示范点,了解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创新模式与实践经验,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战略正在让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团队在智慧小镇Wisdomtownlet合影 艺术学院供图
团队走进智慧小镇,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探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三下乡现场 艺术学院供图
探索乡村振兴与文旅结合新路径
历居山中小学的支教行动。7月11日下午,团队来到历居山中小学开展特色支教活动。团队成员化身为古戏台文化的使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领着孩子们穿梭于历史的长廊,细细领略古戏台建筑的独特韵味;鼓励孩子们用马克笔为古戏台建筑线稿涂色,致力于引导孩子们成为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孩子们拿起马克笔,为古戏台建筑线稿涂上五彩的颜色,他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这一刻,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这些色彩斑斓的作品,不仅是他们创造力的展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与美好展望。
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一起绘画 艺术学院供图
木雕工厂与古戏台的涅槃。7月12日上午,团队走进了弥漫着木香与匠心的木雕工厂。在这里,木头经过匠人们巧夺天工的雕琢,成为古戏台建筑构件中的瑰宝。团队细细观摩了解古戏台建筑构件的制作工艺,感受木雕艺术的精湛魅力。随后,团队参观了重建中的古戏台,见证了古戏台在新时代的重生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发展。
实践团成员感受雕刻艺术 艺术学院供稿
洪岩古戏台博览园的文化盛宴。7月12号下午,团队走进洪岩古戏台博览园,这里汇聚了乐平古戏台的精华,是了解古戏台文化的重要窗口。飞檐翘角、高峻的马头墙等独特的赣派建筑风格,精美的木雕、浮雕工艺,横梁上的浮雕人物刻画细腻,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一出出戏剧。
此次“赣韵‘乐’戏”乐平古戏台非遗文化调研及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每一名队员亲身感受到了乐平古戏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更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守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乐平古戏台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供稿:艺术学院通讯员占梦婷)
(编辑:廖翊君/一审一校:胡文毅/二审二校:李婷婷/三审三校:胡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