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俞佳怡/图|张青遥、何尔东、蓝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近日,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艺梦瓷行,‘遗’韵传情”社会实践服务团在王锦瑶老师的指导下前往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镇、兴田乡和瑶里古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认真准备,用心实践,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非遗技艺为主线,开展非遗传承、红色实践、知识宣讲和乡村产业调研等活动,积极为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献策献力。
非遗传承,赓续历史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深入探寻了浮梁功夫红茶、天宝龙窑、浮梁珍珠灯和瑶里水碓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非遗技艺,感受非遗魅力,并与朱进前、叶少容、汪庆和、詹和安四位非遗传承人就非遗的技艺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访谈。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激发了队员们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思考,让队员们更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团参观瑶里水碓 艺术学院供图
实践团与四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 艺术学院供图
知识宣讲,弘扬中华文化
通过习得的非遗知识,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实践团在浮梁县兴田乡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为当地留守儿童讲述浮梁珍珠灯和景德镇青花瓷器的故事,并通过开展相关手工活动,带领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瓷文化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队员们还用心组织了一场有关防火防溺水、毒品预防的安全教育活动,与孩子们一同绘制防火防溺水的标语警示牌,放置在村庄关键位置。通过这些形式,实践团为乡村留守儿童送去了一个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礼物,帮助祖国的花朵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实践团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艺术学院供图
实践团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艺术学院供图
陵园祭扫,感悟红色精神
追寻着红色足迹,实践团来到了兴田乡程家山革命烈士陵园。通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重温入团誓词、采访红军老党员和参观皖赣分区苏维埃政府被服厂旧址等形式,实践团挖掘红色故事,重温革命征途。队员们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将更加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前行。
聆听革命故事 艺术学院供图
实践团缅怀革命先烈 艺术学院供图
产业调研,了解乡村振兴
实践团在浮梁县兴田乡产业调研活动中,实地深入走访夏田水厂,见证了从山间泉水到瓶装天然水的转变全过程,了解了企业的发展状况。随后实践团又前往闽融农业科研基地稻蛙养殖场参观并帮助喂食黑斑蛙,了解了“稻—蛙”综合种养的新型绿色发展模式。这次对乡村产业的实地调研使得队员们对于用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实践团走访夏田水厂 艺术学院供图
“艺梦瓷行,‘遗’韵传情”社会实践服务团不仅在探寻非遗中汲取知识,在红色实践中感悟精神,在知识宣讲中传递爱与文化,还在产业调研中了解乡情乡貌,助力乡村振兴。学思践悟,以知促行,队员们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了思想认识,锤炼了品格意志,提升了综合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为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团合影留念 艺术学院供图
(供稿:艺术学院通讯员占梦婷)
(编辑:廖翊君/一审一校:胡文毅/二审二校:李婷婷/三审三校:胡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