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胡文婷/图|刘辉)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日,我校组织百名思政骨干齐赴湖南韶山开展教学活动,把思政课搬进这个“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从毛泽东广场到毛泽东纪念馆,再到毛泽东故居,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有“知”又有“味”。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清平全程参加活动。
思想凝心,讲深“大思政课”。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韶山,自20世纪50年代就被列入革命圣地,凝聚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是红色文化教育圈中的“顶流”存在。
王君尧授课 学工处供图
春秋数易,初心如磐石。韶山见证了毛泽东同志年少立志、探索真理、革命实践的成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后人寻根问源的目光。在韶山市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中共韶山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王君尧为学员们带来一堂凝心铸魂的思政育人大课《学习领袖风范,不忘初心使命》。来韶山先知韶山,王君尧以韶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引,结合“六年孔夫子”“五个半年”“白了一根头发”等毛泽东同志的生平故事,动情地讲述了毛泽东同志“信仰坚定、理想崇高;意志坚强、敢于斗争;勤奋好学、务实重行;心系人民、艰苦奋斗;虚怀若谷,胸怀天下”的优良品格。“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报告厅书声琅琅、气氛热烈。一句“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传承”为本堂思政课课堂教学落下最美的注脚,大家深刻意识到:走进伟人故里、叩问初心使命,绝不是一句简单口号或形式纪念活动,而是永远植根于内心的精神追求和实际行动。
学员们认真听讲 学工处供图
行迹韶山,讲透“大思政课”。踏入青山环绕、庄严肃穆的毛泽东广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大家依次进行队伍整装、鞠躬致敬、绕铜像环行、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词声回荡在广场上空,是缅怀亦是追思,是致敬亦是激励,激励着大家不忘来时路、奋斗新征程。
学员们重温入党誓词 学工处供图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沿着毛泽东广场拾阶而上,来到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讲解员老师选取了“那件有73个补丁的睡衣”“倾斜的半张床”“毛家烈士”等一批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文物为教材,为大家连续讲授了5堂思政微课。在深情道来的那些岁月往事中,一代伟人艰苦奋斗、心系人民、勇于开拓的光辉形象真实再现在大家眼前。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的一个多小时,学员们走走停停,时而沉思,时而记着笔记,全身心投入到大思政教育中,白纸黑字中伟人的一生,在这一刻具象化、鲜活化、温度化。
学员们认真记录 学工处供图
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大家有序走进毛泽东同志故居,实地参观毛泽东同志早年的生活场景,关于门匾的四次变迁故事让人兴致盎然。目睹着一砖一瓦、一桌一椅,全体学工人如同岁月的见证者,进行了一场打破时空的思考与对话。一名学员红着眼睛说:“我仿佛看到,一百多年前,少年时期的主席坐在这静谧的院子里读书和生活;又好像看到青年时期的主席怀揣崇高理想与坚定信仰走出韶山时的喜悦之情”。
情景共鸣,讲活“大思政课”。夕阳西下,离开毛泽东同志故居后,大家进入经典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现场,整场演出以毛泽东同志的峥嵘一生为线索,山水做舞台,讲述了《湘江怒吼》《万里长征》《民族抗战》等六个篇章的故事,气势恢宏、催人泪下。“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当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声凌空响起时,一座仿真天安门徐徐升高,金色的毛主席人像伫立在最高空,身着56个民族服饰的56名演员缓缓展开手中的五星红旗,观剧人员全体起立,欢呼此起彼伏,掌声经久不息。这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情景体验,可视可听、可触可闻,在“走心”中实现了育人的“共情”。
现场教学 学工处供图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开展红色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大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应尽之举。伟人故里青山依旧、伟人故事代代相传。“湘”遇思政课,一步一步行走在韶山的学员们与授课老师一起用脚步亲身丈量信仰的里程,共同呈现了一堂触及灵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得益彰、同向发力,进一步坚定了学员们“守好责任田、做好引路人”的初心与使命,为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坚实依托。
(编辑:何远梅/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