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院要闻
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景德镇学院“瓷梦寻源青春行”实践团开展暑期大思政课实践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06 11:47:59 阅读量:

  (本网讯:文|廖翊君/图|金俊名、万赞)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及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7月4日,景德镇学院“瓷梦寻源青春行”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主任李婷婷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燕的带领下,前往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暑期大思政课实践活动。

  团队合影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金俊名摄

  寻根溯源不熄的窑火不朽的匠心

  实践团一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足迹,走进了充满历史底蕴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在被“复活”千年文化遗存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在寻根溯源中体悟陶瓷工匠精神。

  实践团走进陶阳里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万赞摄

  在陶阳里徐家窑遗址,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向大家介绍道:“徐家窑是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见证了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历程。这里不仅保留了传统制瓷工艺的精髓,更是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在翁院长的讲解下,师生详细了解了徐家窑的构造、制瓷工艺以及历史上著名的瓷器品种。在“看”与“听”中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感受传统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

  翁彦俊院长讲解徐家窑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万赞摄

  传统手工瓷是景德镇的标志,而柴窑的存在延续了这一传统,不仅是景德镇手工艺人的智慧与创造,更是这座城市延绵不息的灵魂。徐家窑内静静坐着勾瓷碗的非遗传承人陈水秀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她抚着细腻的瓷胎,熟练地填刻坯体上的图案,细腻的笔触间,青蓝与瓷坯体的相融,每一笔都是传统技艺的展现。老人家身上散发出来的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同学们感叹不已。从泥巴成为素坯,经过装饰,最后入窑烧制成为作品,每一件都是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的沉淀,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创造,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金俊名摄

  实践教学:行走的思政课有“知”有“味”

  同学们实地参观南麓遗址、龙珠阁、陶瓷博物馆等地,在边走边看中,王燕老师结合景德镇的红色文化历史、围绕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团队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大家聆听着千年窑火背后的故事重温着景德镇的红色记忆,在历史长河中感悟陶瓷文化和红色基因的碰撞,在陶瓷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王燕老师现场教学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万赞摄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一次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又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团队成员在沉浸有趣的“学”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仰信念深厚的人民情怀,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悟瓷都历史、学陶瓷文化

  团队合影      相关工作人员摄

  据悉,该团队暑期将通过“学”“讲”“研”“践”的方式,围绕“瓷源”这个主题,通过实践调研、文献分析、寻访工匠艺人等方式,寻根溯源挖掘瓷匠文化的精髓,探寻景德镇陶瓷之都的底蕴,用青年人的方式宣讲和传播陶瓷文化,引领年轻一代领略陶瓷文化的历史深邃与现代光彩。

  (编辑:欧阳晰/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