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周桂诗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精神,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我校教育学院教师周桂诗洋所指导的“笃行助力致远”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功入选全国1000支示范团队。7月至8月,“笃行助力致远”乡村振兴服务队先后赴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城北社区、王港乡、浮梁镇等地,以“聚焦乡村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依托课业辅导、美育浸润、科普宣讲、义诊下乡、帮扶助农、文明乡风、靓化乡容村貌等多种形式开展乡村公共服务志愿活动。
服务队部分成员在浮梁县浮梁镇韩源村开展实践活动 胡文婷摄
以行为媒·志愿服务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共赴乡村行,劳动尽显青春志】
在王港乡葡萄栽培基地,整齐的花卉苗木争相斗艳。一场夏雨过后,一排排成熟的葡萄格外诱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正值葡萄集中采摘销售期,队员们顶着烈日酷暑,深入葡萄园帮扶助农,助力果农葡萄采摘,体验了最真实的农村生活。采摘完成后,队员们认真学习所采摘葡萄的加工、包装流程,并细心按照果农师傅教授的方法完成各道工序。通过助农帮扶,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把双脚扎根祖国大地,在挥洒汗水中切实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队员深入果园帮扶助农采摘葡萄 戴方晴摄
【义诊下乡行·服务暖人心】
在浮梁县王港乡坑口村,队员们上村入户,为村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并逐户赠送了夏季常备药物。在义诊的同时,志愿者们还向村民科普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生活方式的意识,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景院大学生实践服务队的关爱和温暖,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服务队上村入户为村民量血压 胡文婷摄
以文为媒·弘扬文明乡风共筑美好乡村
【书法写经典·墨香飘进乡】
在王港乡坑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队走村入户开展“书法写经典·墨香飘进乡”主题活动。用毛笔书写文明宣传标语,让村民们在文化浸润的过程中感受文明乡风的魅力,推动大家积极参与到乡村美化中,达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目的。一位退休的村会计告诉服务队队员,“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坑口村的村民们如今对美好乡村建设更加充满期望。”
队员与村民在乡村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文明标语书写活动 胡文婷摄
【“井”上添花·“绘”上色彩】
为扮靓美丽乡村,烈日炎炎下,志愿者们在王港乡坑口村开展了井盖绘画活动,他们将画笔、颜料等工具摆放整齐,并仔细研究每个井盖的外观状况。从设计到用粉笔勾勒图案、再到用丙烯颜料填充颜色等,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有的井盖绘图以“可爱动物”为主题,有的以“学习党的二十大”为主题,还有的是倡导“文明风尚”主题井盖绘画……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各种形状的井盖相继穿上了亮丽的新衣。
队员正在精心绘制井盖 戴方晴摄
以语为媒·科普三防知识推普惠及你我
【科普进乡村·惠及你我他】
在浮梁县浮梁镇韩源村,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进行了“防诈骗、防灾、防溺水”安全宣传活动。活动中,队员们自发分成3个小组,走村入户向村民发放“三防”宣传单,并以近几年发生的真实事件为例,向村民科学普及什么是“三防”,以及如何做好“三防”,帮助村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队员到村民们家中开展“三防”宣讲 戴方晴摄
【推普进乡村·助梦促振兴】
说好普通话,推普进万家。每到一个村镇,队员们都沿路为村民发放推普宣传手册,向村民介绍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通过走访调研,摸清浮梁县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向村民们介绍日常生活中练习普通话的基本方法,以绕口令、歌后语等生动的语言游戏形式将方言转化成普通话,激发村民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队员与当地村民进行普通话常用语模拟情景对话 胡文婷摄
以爱为媒·美育点亮童心护航儿童成长
【小小巧手·筑七彩梦】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浮梁县城北社区,服务队队员向孩子们展示了色彩缤纷又造型各异的扭扭棒作品,给孩子们详细介绍了扭扭棒的不同材质以及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等。在队员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动起小手,发挥奇思妙想,童真童趣与扭扭棒相遇,“一弯、一折、一扭”,一个个精致且富有创意的小手工就诞生啦!孩子们拿着自己创作的漂亮蝴蝶结、色彩缤纷的发箍、可爱的小手环等,脸上洋溢着创作的喜悦,现场活动氛围自由、活泼,充满欢乐!
服务队队员指导孩子们制作扭扭棒 戴方晴摄
服务队队员指导孩子们制作扭扭棒 戴方晴摄
【信手“粘”来·随心所欲】
队员们通过先展示事先制作好的粘土作品,来为孩子们讲解超轻粘土的操作用法以及注意事项。小朋友们在队员们的指导下,通过揉、捏、搓、贴等步骤,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小的手指,在空中舞动,化作一道绚丽的弧线,五颜六色的粘土变幻出千变万化的形状,让美好的童话在指间绽放,一个个可可爱爱的小动物和小花朵手工作品诞生了。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作品喜不自禁,纷纷表示要带回家送给家人,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美育课带来的喜悦。
队员正在指导留守儿童用超轻黏土进行手工创作 戴方晴摄
队员正在指导留守儿童用超轻黏土进行手工创作 戴方晴摄
【我型我塑·与“泥”同乐】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服务队自然不会忘记承担的陶瓷文化传承的使命与责任。队员们化身为文化传承小老师,向孩子们讲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悠久历史,并开展实践体验教学——为孩子们带来了教育学院教师专利产品“陶小宝”迷你拉坯机,边讲解边演示拉坯技法。分发到迷你拉坯机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尝试,遇到问题也不畏难,积极向服务队的小老师们求教。在队员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体验着陶艺创作的乐趣。
队员在带孩子们进行陶艺体验创作 胡文婷摄
队员在带孩子们进行陶艺体验创作 胡文婷摄
【书香为伴·书沐童心】
如果说艺术能够描绘孩子们的成长色彩,引导孩子们向阳生长;那么书籍就是能够照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的明灯,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走进城北社区,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开展“书香为伴·书沐童心”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隐藏在书籍中的“黄金屋”和“千钟粟”。小朋友们通过队员们介绍的阅读方法,找到自己喜爱的书籍,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认真阅读,并开展了阅读分享主题沙龙活动。
阅读分享主题沙龙活动 胡文婷摄
【课后辅导·青春助学】
针对留守儿童缺少课后辅导和智力支持的情况,团队成员根据自身师范类专业优势,为孩子们提供社区、村委会集中课业辅导及个性化上门学习指导。针对低年级孩子,队员给予汉字书写规范指导;针对中高年级孩子,帮助检查习题,分析学习误区,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促进孩子们交流学习心得,携手共同进步。此外,队员们还给孩子们带来了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希望能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温暖。小朋友们双手接过学习用品时,开心地说着“谢谢”,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感恩。
队员给留守孩子进行课业辅导 胡文婷摄
【护童成长·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社区】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为切实做好暑期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溺水悲剧发生,保障社区孩童们的生命安全,服务队队员精心制作PPT、宣传海报以及宣传手册,对社区青少年儿童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聚焦防溺水“七不两会”主线知识,以视频观看、信件宣读、探讨交流等多种方式给社区儿童科普讲解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队员在浮梁县城北社区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 戴方晴摄
“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生,我们理应上好社会服务这一堂必修课,利用暑期‘三下乡’这一实践平台,向时代展现属于景院青年的力量。”服务队队员如是说。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景院学子们见证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历程,在脚踏实地的行走中切实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硕果。实践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大家心中深埋下了一颗颗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未来,服务队将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乡村、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育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前行!
队员与留守儿童共唱红歌 胡文婷摄
(编辑:李婷婷/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